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发布的国内工业产品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7310.17万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生产达到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其中商用车产销分别为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21%和21、68%,其中轿车突破470万辆、达到了472.66万辆。同比增长23.46%。成为居日本、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国及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据广东PP改性塑料厂家了解,我国2008年乘用车产销达到750万辆,轿车达到550万辆;商用车产销达到270万辆;总量达到1000万辆。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油耗、尾气排放、可回收物、车内空气质量等受到政府、行业人员以及消费者的普遍关注。汽车重量与油耗及尾气排放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汽车轻量化成为一种趋势,而汽车轻量化则离不开车用材料的塑料化。
塑料在汽车内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呈现由内装件向外装件、车身和结构件扩展态势,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迅速上升。近30多年来,国际上平均每辆车塑料的用量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0~60kg已发展到目前的150kg,而且增长还在继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每辆轿车平均使用塑料已超过150kg。目前,我国车用塑料的用量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车用塑料用量仅为塑料总用量的0.4%,每辆车塑料用量仅占整车自重的0.4%~1%。但近年来,我国汽车塑料用量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上海大众生产的桑塔纳轿车每辆车的塑料用量已增加到了46kg,占整车质量的3.7%。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说明,我国汽车专用料的发展空间还十分广阔。
汽车工业是塑料工业重要的潜在市场,化工企业应注重开发适合汽车工业的新牌号PP改性塑料,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1)PP改性塑料牌号混乱且规格不全
由于PP改性塑料是由各个科研单位生产出来的,即使是同一产品,名称也不一致,牌号混乱。我国轿车制造技术先后从德国、日本、法国、美国等自家引进,随之引进了大批新规格的材料制品,如高冲击值、高流动性共聚聚丙烯PP。但一些牌号国内还没有,仍需进口。
(2)材料研究开发力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汽车专用塑料研究中心。信息存储和交流较少,评定技术水平落后,标准不统一。产品重复开发现象严重,资源和人力浪费极大。
(3)生产厂家技术水平差别较大
由于生产单位的技术力量、生产设备不一,生产出的汽车塑料制品质量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汽车质量。如某汽车厂生产的轻型卡车在库房存放2个月后,仪表板变形,保险和杠褪色。
(4)几点建议
打破行业、行政界限,以国家级科研单位为基地,与全国几大汽车研究所联合,建立国家级汽车塑料研究开发中心。制定国家统一的检测标准,建立统一的汽车专用塑料牌号。追踪世界汽车塑料发展新动向,明确材料的开发方向。尽量避免重复开发,减少浪费。
加强汽车塑料制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目前,汽车塑料制品加工厂多为乡镇企业,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原料供应渠道不稳定,检测手段差,无法保证汽车塑料制品的质量。汽车厂则应指定专业定点厂供应塑料原料。